菩提達摩本是南印度香至王子,後棄位出家,從般若多羅學佛法。般若多羅臨終前曾囑咐他說:「我滅後六十年,你當往震旦行化,傳播禪法。」
震旦是古印度對中國的稱法。菩提達摩牢記先師遺訓,待時機成熟,
便寄身商船,泛海東來,於梁大通元年(五二七年)抵達中國的廣州。
刺史蕭昂表奏朝廷,說有印度高僧泛海而至。梁武帝蕭衍素信佛法,
得到蕭昂的表奏,欣喜萬分,立即詔見。
那梁武帝是中國佛教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在位期間,
利用自己皇帝的威勢,建寺無數,寫經無數,度僧也是無數。
他還幾次捨身寺中,令王公大臣出錢贖買,以贖身錢為布施之財。
在梁武帝看來,自己如此扶持佛教,必然是功德無量,福報無窮。
所以,當菩提達摩一到,梁武帝便提出了這個話題。
他問菩提達摩說:「朕一生造寺、寫經、度僧,其數難以計算。
朕這樣做的功德如何?」武帝此问,實際上是向菩提達摩顯示自己的功德,
很有一些邀功自賞的味道。豈知菩提達摩卻對他說:「陛下如此做法,
所得功德只不過是小乘的天人果報而已,離大乘功德那就差得遠了。」
梁武帝想不到達摩會如此回答,心中一楞,又問道:
「你所說的大乘功德是什麼呢?」達摩回答:「淨智妙明,體自空寂,
這才是大乘功德。這樣的功德是人世難求的。」
梁武帝這下心中起了懷疑,他想,這位胡僧可能是位江湖騙子吧。
功德需由人造,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可眼前這位卻說功德非人世可求,
那不明擺著違背常理嗎?
想到這裡,梁武帝便欲考校一下菩提達摩的學問。他隨即問道:
「佛法所謂的聖諦第一又是什麼?」菩提達摩回答:「廓然無聖。」
梁武帝一聽,心中暗自嘲笑,對方的狐狸尾巴終於露出來了。他想,
苦集滅道是佛教的聖諦,凡學佛法者誰人不知,哪個不曉,
梁武帝這下便收起了恭敬之心,厲聲喝問:「在朕面前的這位是什麼人?」
菩提達摩回答:「不知道。」於是,
梁武帝便令人送菩提達摩出宮,任其飄泊去了。
菩提達摩是中國禪宗的初祖,他對梁武帝的言詞本來是處處機關,
暗隱禪機。但梁武帝畢竟只是位凡夫俗子,只知道修寺寫經,建立功德,
對佛法的大道理未必能有多少領悟,更不用說是禪的奧義了。
修寺寫經,可以為佛教創造一個較好的發展環境,論其功德,
自然不能一無所有。但對禪宗來說,因為每個人都是佛性的稟受者,
都有開悟的可能,所以,人如果只知道修寺寫經,
那不過是為他人做嫁衣而已,對自己的開悟並沒有什麼好處。
因此,菩提達摩便對梁武帝的問題給了否定性的回答,
說他的功德僅為小乘而已。
至於他所說的「淨智妙明,體自空寂」的大乘功德,
則是指禪者的開悟狀態,意為每個人只有開發出自己的佛性,
自己開悟,那才是真正的功德。遺憾的是,
梁武帝是中國第一位與禪的精神發生接觸的人,他還不明白禪的道理,
因而也不能在菩提達摩的禪關隱語中悟到什麼,反而懷疑菩提達摩是騙子,
因而提出聖諦的問題加以考校。
按照禪的道理,真正開悟的人已經超出了一切差別,超出尊卑、
上下、好壞、榮辱、凡聖。一切差別都不過是名詞概念的不同而已,
到了開悟的境界,那些差別便混同一物了。
所以,菩提達摩對聖諦的回答是「廓然無聖」。
這個道理梁武帝自然不懂,所以,菩提達摩便只好跨江北上,
入嵩山少林寺十年面壁去了。
據說,後來有人對梁武帝說,菩提達摩是觀世音的化身,
是來中國傳佛心印的。梁武帝大為後悔,三番五次降詔延請,
但緣分已盡,菩提達摩終未下嵩山一步。
這個故事在中國佛教史上是非常有名的,
被視作是禪法弘傳中國的開始。自此之後,禪逐漸在中國大地上盛行起來。
到了唐代慧能的時候,禪宗便赫然發展成中國佛教中勢力最大,
最富有生機的一支了。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