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mlee9
&n ..
|
分享:
x0
|
[分享] 诸法实相
图 1.
诸法实相
诸法之实相 诸法即实相 如何转生活和工作为道用
郑振煌教授 主讲 林艾苇 整理 四月二十八日适逢浴佛节,于此胜供处, 洋溢美歌声,香汤浴佛心。禅林寂静处,心光照昏冥, 吾师观自在,十数童子绕,引颈盼开示。依此正法宝, 精勤勿懈怠,诸佛前祈请,正法常流布,为苦惑迷 众,燃亮正法灯。美丽的主持人引导契入主题,师安住于现量, 乐随喜众有情,法音娓娓道来。
虚虚:西藏有句谚语说:「初一错到十五。」 一个错误的听闻,影响非常严重。听闻应从何处开始? 应从亲近善知识开始。今天大家何其有幸,在这浪漫的烛光底下, 大家都有一对雪亮的眼睛,找到一位明师, 现在就请老师为大家开示「诸法实相」?
师:好!什么叫诸法实相? 诸法实相在不同的部派有不同的说法。 就《阿含经》而言, 「诸法实相」讲的就是「缘生缘灭」、「此有故彼有, 此无故彼无,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 「此」是指因缘,「彼」是指果; 有因缘就有果,没有因缘就没有果, 没有前辈子的造业就没有这辈子的果, 没有这辈子的造业就没有未来世的果。
就中观学派来讲,「诸法实相」就是八不, 「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 离一切的两端处于中道,因为一切法不能说「有」, 也不能说「空」;「有、空」是名言施设,是假名安立, 是众生的执着分别。
从胜义谛来说,表诠是「缘起性空」,遮诠是「八不中道」。 世尊以二谛为众生说法,一依世俗谛,二依胜义谛; 世俗谛「有生有灭」,胜义谛「不生亦不灭」, 「诸法实相」指的就是胜义谛, 「不依世俗谛,不得胜义谛,不得胜义谛,不得证涅槃。」 就法相唯识宗来说,「诸法实相」指的就是「境无唯识」, 「境无故不有,唯识故不空,不有不空,中道了义。」 这个就是「诸法实相」。
就如来藏的思想而言,「诸法实相」指的就是佛性、 心性、真如、如来藏。 一切法界都可以分成体、相、用, 空性是体,相、用是缘起,「缘起故性空,性空故缘起。」 缘起性空,事理互即互融, 不一不异。「诸法」是相用、是缘起,「实相」是体、是空性; 「诸法实相」,空即是有,一即一切,「诸法」即「实相」, 并不是诸法的实相,如果是诸法的实相,就不是诸法实相。 我们的房子,我们的手,我们的脚,我们的房子不等于我, 手、脚不等于我,我就是我,手就是手,脚就是脚, 一切诸法就是一切「诸法实相」,「实相」没有离开「诸法」。
就天台宗来讲,「诸法实相」就是「一心三观、一法三谛」。 一心是「实相」般若,三观是观照「诸法」。 一法摄「诸法」,三谛明「实相」。一心真如,空假中三观, 就可以照见一切诸法的真、俗、中三谛。
就禅宗来说,「诸法实相」 指的就是心性,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诸法实相」非常重要,一切经典以「如是我闻」开始。 「如是」是不可以思议,不可以言传, 不可以用世间法描述,是「如是」就够了。
譬如说,来到这间禅堂之前,听闻他人描述尖石禅林有多庄严, 景色有多美,没有来的时候我们会想像, 尖石乡是不是有一块尖尖的石头? 禅堂是不是盖在尖尖的石头上? 我们会去像,会去思惟禅林到底是什么样子。想了老半天, 都是脑筋里面的分别作用,都是我们所思惟出来的。 当没有实证的时候,需要去思考,需要去抉择, 需要去分辨;等到来到禅堂,需要不需要在那边想像? 在那边描述?在那边思维?不必,因为我们来到这里, 眼睛一看就很清楚了,不必想像,不必描述。「诸法实相」 当下就是。这就是实证,所以实证的境界是「言语道断」、 「心行处灭」的。「诸法实相」是现证的境界,是瑜伽的现量。 譬如,透过修行,就会知道什么是涅槃。涅槃不是断灭, 涅槃也不是有。「空、有」都是世间法,属于二元对立; 涅槃不是世间法,因此不能说涅槃是「空」,涅槃是「有」, 也不能说涅槃是「亦空亦有」,或者是「非空非有」。 凡是落于言语、落于想像、落于思辨,都不是涅槃, 都不是「实相」,诸法的实相是诸法当体就是实相。 《法华经》讲「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 所谓「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 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
我们看到的这圈烛光,这是相,「如是相」的呈现。 没有来参加之前,你不知道我们会如何摆设?是如何庄严? 但你一来此地,不必解释,不必告诉你, 点亮围成心形的蜡烛是多么庄严,你当下就可以体验, 你当下就知道实相。为什么会有这个相产生呢?这叫「如是性」, 包括它的自性、自相、共相;它的自相是烛光, 所以是火,火是一种concept 概念, concept 概念是属于我们众生约定俗成的世俗谛, 但是瑜伽现量是当下就了解它的相,为什么有这种性质? 它的性质是火大的性质。为什么有这个烛光? 是因为Peral 的苦心规划,还有Bady 的创意,还有诸位的发心, 所以如是的心性就呈现了如是的相。相就等于性,相是「诸法」, 性是「实相」,「诸法」即「实相」,相就是体,体就是相, 体相不二,由体生相,摄相归体。
「如是力」,任何的空,任何的有,都有它的力,力就是能力, 一种power,灯有灯的power,没有灯,就没有灯的power。 最大的power 来自我们的心,The power of will,意志力。 诚恳清净、大方广的真如心,力量最大。《华严经》讲大方广, 大是体,方是相,广是用。其大无边,清清净净就是体; 方是指正,一切都很正,一切都与真如相应,这叫正; 作用无边无际,四无量心,六度万行。心性大而无外是体大、 方是相大、广是用大,大慈大悲广度一切众生, 一切万法都有它的力。
「因」,有如是的因,才会呈现如是的相,它是空性,它是体, 它是力。「因」,相待于未来而言,它是因;相待于过去而言, 它是果;相待于还在蕴酿中的未来,它是缘。因此, 如是的「因」,等于如是的「缘」、如是的「果」。 有「因、缘、果」就会呈现「正报、依报」; 「正报」是众生的本身,「依报」是我们所依的生存环境, 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正报」是阿赖耶识的异熟果; 阿赖耶识累积无始以来薰习的习气,执持根身、种子、器界。 异熟果就是「正报」,我们的身体就是「依报」, 我们的寿命、生长的家庭、社会、环境,器世间就是「依报」。 如是的「因」,如是的「缘」,如是的「报」; 也等于是如是的「相」,如是的「性」,如是的「体」, 如是的「力」,从头到尾都是相等相等, 称之为如是「本末究竟等」。「本」是指一开始所说的如是相, 我们从相观照开始,「末」是指如是「报」, 前面所说的九种如是都是相等的,从不同的角度来观照它, 一切都是如是如是。语言只能够说明相对的事物, 语言不能说明绝对的实相境界,绝对的实相境界只能体证, 只能瑜伽现量;用戒定慧的心、清净的心、安止的心,去觉照, 去观照,寂而照,照而寂,就会发现事理圆融无碍, 事事圆融无碍。佛入灭之前,阿难问: 「以后结集经典要如何开始?」佛答:「如是我闻。」 「如是」这两个字就代表「诸法实相」。「诸法实相」 不是用分别心去想像,不是用语言描述可以得到的, 是「如是如是」,是现量境界,是瑜伽现量, 是止观的心所观照出来亲身的体验。 阿难又问:「如来圆寂以后应以何为住?」 应该住在哪个地方?世尊回答:「四念住。」 以四念住为心的所依,四念住让我们的心能够安住 身、受、心、法,让心不离身、受、心、法, 就可以观照到众生本身的实相。当我们的心安住器世间, 就可以知道器世间一切万物的实相,「实相」没有离开诸法, 所以体会「诸法实相」是不离世间法,是就世间法、 一切的事事物物去体证真理,因为一切事事物物所呈现的是「相」 而已、「性」而已、「体」而已、「力」而已、「作」而已、 「因」而已、「缘」而已、「果」而已、还有「报」而已, 一切皆平等不二,一切皆真如,所以一切没有差别的,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是「实相」, 「一切」是「诸法」。
为什么要讲「如是我闻」,讲「诸法实相」? 目的是提醒我们,学习佛法不可走偏端,不可执着任何一个法, 连法都不可以执着,连佛都不可以执着, 一切只是如是如是的呈现。真理就在诸法之中, 实相就在诸法之中、「实相」是「空」,「诸法」是「有」, 缘起而性空,性空而缘起。不同的部派,不同的教理, 不同的修行法门,都是指向「诸法实相」, 只有智慧才能体会「诸法实相」。 我们工作就是「诸法实相」,就是佛,花就是佛,沙就是佛, 一切众生皆是佛。有般若一切皆是佛,没有般若就是魔, 因为执着分别就产生很多挂碍。
「诸法实相」当下即是,活在当下, 没有离开当下的行住坐卧, 没有离开一花一草,一切皆是。 没有诸法就没有实相, 没有实相也不能够展现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