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204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分享] 令身边人趋入佛道可默默做的事
令身边人趋入佛道可默默做的事

把善业功德回向对方趋入佛道时,倘若对方过去生已与佛法有缘,只是这阵子暂时受到遮障的话,
那么这样做的法便会产生很大的效益。 在业障消除后,他很快就会接触到佛法。
但若前生没有种下这种因缘的种子时,我们的做法便无法让他做太大的改变。
不过由于我们现在的发愿和回向,下辈子他也会有机会接触到佛法。

很多人都苦于身边的人不信佛或这些人邪见很大,学佛环境违缘很大。
因此在度化他们的过程中困难重重,难道这些人的真的是断了善根的人,无药可救了么?
《经庄严论》里面说:所谓现在的一阐提,是暂时没有成佛的机会,时间比较漫长而已,
犹如贫瘠的土地需要培育和播种,实际上最终还是有解脱的。 ⋯⋯

内道佛教的方法首重利他心,因此,通常它都以温和的方式向众生显示出安乐的道路是什么。
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感化别人趋入佛道? 曾经看到益西堪布一个故事对我启发很大:

  修持普贤行愿,凡是受用大乘法的顺缘,都会任运地(自自然然地)
摄集,种种能产生苦恼、能引发身心疾病等的恶因缘都能转为菩提心和修行的助伴。
对这一条,怎么生信解呢? 先看一个故事,看懂了故事,就会把问题解开。

有一位洪居士,与一位中学老师结婚,生了四个子女。 丈夫的工资微薄,
她要用这些钱维持一家六口的生活,还要提供孩子们读书。 二十年来,她没做过一件新衣服,
中午几乎都是在饥饿中度过的,可见生活很艰难。 但她的善根深厚,一到时间,就去寺院拜佛。
丈夫反对她去寺院,子女们也不喜欢母亲去寺院。
丈夫常常很不满地说:“放下家里的事去寺院,成什么话?”
她回答:“我活在世界上,唯一的寄托就是亲近佛陀。如果不让我亲近佛陀,我没办法活下去。”
丈夫说:“那样的话,你干脆去寺院过日子!”
她说:“要那样就好了。”
洪居士每次去寺院之前都要和丈夫大吵一顿,回到家里又要吵一顿。
 后来,寺院的住持知道她的状况,就对她说:“从现在起,你不要再来寺院了。
没有转变家里丈夫和子女的心之前,不要来寺院。直到子女的口中能说出来:
'妈妈,今天是去寺院的日子,家里的事我们来做,你去寺院吧!'丈夫口里也能说出:
'所有的事我们来做,你去吧!'你再来寺院,在此之前,你就在家里好好地发愿尽责任。”
后来,洪居士十年当中没有进过寺院的门。
像观音菩萨的斋日、初一、初八、十五等等,本来是应去寺院的日子,
她就独自在家中一个人发愿,她对佛说:“佛陀,今天是拜佛的日子,但我的责任还没尽完,
所以去不了。我没有忘记佛的恩 德,我在这里给佛顶礼。我为我的全家祝愿,祈求佛光恒时加被我的全家。”
后来,从丈夫和子女的口中终于说出了这样的话:“您去寺院吧!”而且,丈夫和子女都变成了佛教徒。
但她生活仍不富裕,想对寺院做些供养也很困难。
有一年正月十五,她去汉城定法寺,见到一位信徒在佛像前供养了两袋大米。
 她当时心里一阵羞愧,她很想供养佛陀,又拿不出钱来买米。 正当她无奈的时候,
忽然冒出来一个想法:我可以在做早晚饭时省出一勺大米,把这些米积攒起来供养佛。
从那天开始,她每天做饭都盛出一勺大米放在一个口袋里,接着就为家人一个个地祝愿。
 然后,每个月去一次寺院,把攒下来的米供养在佛像前。
这时,出现了奇妙的事——从此再没有出现过因粮食而操心的事,丈夫的事业也很顺利,
孩子们都上了大学,成家立业,过得都很幸福。
故事讲完了,洪居士错在哪里? 她是怎样转违缘为顺缘的呢?
以前,她对果位佛懂得尊敬、内心畏惧,但对身边的佛陀却不知道尊敬。
实际上,她天天和被烦恼覆盖的活着的佛陀生活在一起,但她对每天一起生活的佛陀置之不顾。
 本来,自己具有绝对的、唯一的佛性,丈夫和孩子也同样如此,本来应当在相互尊敬中生活,
但她却为了上寺院,轻视了身边的佛陀,忘掉了自己的责任。 每一次上寺院,
都要和丈夫大吵一顿,让丈夫、孩子不高兴,这都是因为忘掉了佛性而生活的原因。
其实,在佛教的传统里,早就有“看一切人都是佛,父母就是佛,丈夫、妻子就是佛,
子女就是佛”的教诲,但一般人狭隘地理解了佛法,只把寺院中的佛像看成是佛,
对身边的佛却非常轻视。 实际上,这和佛陀的教诲相差十万八千里。
寺院的住持和尚非常高明,一眼就看出她的偏差,叫她在家里尽心尽力地承事丈夫、孩子,
好好地发善心为家人祝愿。 后来,她以善愿的力量化解了家庭矛盾。
她时时祝愿:“愿我的丈夫健康、子女健康,愿佛光加被我的家庭幸福……
”对于家人有这样一份好心,能不感化他们吗? 所以,他们最后都请求她去寺庙拜佛。
从这里想到,我们修持普贤行愿,一个关键就是要把佛性作为人生的根本而生活,
不这样的话,我们不但对自己轻视,对别人也轻视。 这都是因为没有对佛性生起确信,
才落到这般的生活道路中。 我们能够有一切众生是佛的信念,普贤行愿就可以在上面建立起来,
对于三世诸佛礼敬、称赞、供养,乃至随学、恒顺,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行为。

翻掌覆掌,转变只在一念间,有翻掌 的愿望,就能让手掌朝上。
恶人善人,转变也只在一念间,有向善的愿望,就能趋向良善。
 我非常希望大家在修行过程中,当自己遭受违缘时,应该转为道用;
当别人遭受违缘时,应该观悲愍心,不要幸灾乐祸。 梁武帝在历史上非常有名,
据记载,他一生造了484座寺院。 有一次他在逛街时,看见有个人在卖瓜,一个人来买时,
他说什么也不卖;另一个人来买时,他很高兴地卖给他,钱不多也没关系。
 梁武帝见后大惑不解:“这两个人都与他素不相识,为什么态度有天壤之别呢?

”于是去问国师志公禅师。 志公禅师用宿命通一观察,原来那卖瓜人前世是死囚犯,
当他要被处斩时,很多人都在旁边围观,那两个人也在场。 第一个人认为:
“这家伙罪有应得,活该!”第二个人却觉得他很可怜,对他产生同情心。
以这个因缘,卖瓜人今生不把瓜卖给前者,而愿意卖给后者。 在现实生活中,
有些人莫名其妙讨厌一个人,不管他吃饭、说话、走路,做什么都看不惯,这可能也是源于前世的因缘吧。

来自:德格•宁玛嘉绒寺

手心与手背*
翻掌覆掌,转变只在一念间,
有翻掌的愿望,就能让手掌朝上。
恶人善人,转变也只在一念间,
有向善的愿望,就能趋向良善。




[ 此文章被adamlee9在2014-03-14 12:05重新编辑 ]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1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4-03-11 10:37 |
ylstaringl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特殊贡献奖 特殊贡献奖-2
头衔:八宫旋斡天为体八宫旋斡天为体
版主
级别: 版主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版区: 孔明神数解签, 手面相
推文 x2613 鲜花 x9747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表情 善与不善只在于一念间 ……………….. ;  
恶念一起,烦恼就生,而至步步堕落;
善念一起,朝向美善、光明的大道前行,必然快乐无比。


地理之法实与命、气数相符盖地有。
献花 x1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4-03-11 12:28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1076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