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mlee9
&n ..
|
分享:
x0
|
[分享] 修學佛道要體悟佛的一顆心*
修學佛道要體悟佛的一顆心*
慧律法師:佛法裡面並沒有兩個法門,它就只有一個法門。 雖然是求生極樂淨土,但還是在我們的心中, 我們的心就是極樂世界,是自他不二的東西。 那麼,甚麼是唯一的法門?那就是「不二法門」。 如同前面我們提到的,佛性是常?是無常? 其實佛性是常也是無常,不是常也不是無常, 看你怎麼去了解它,執著就不對了。 因此我們說「常」「無常」不二,⋯⋯ 同樣的「娑婆」與「極樂」不二, 我和阿彌陀佛也是不二的,生死與涅槃不二, 煩惱與菩提不二等等。佛法講的就是不二法門, 而不二法門是甚麼呢?就是我們的心,我們的本性, 也就是我們前面說的自覺,我們的真心。 故經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佛陀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度眾四十九年, 講經三百餘會,無非是要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甚麼是「佛之知見」呢?就是「覺性」, 就是「如來智慧德相」,就是「摩訶般若波羅蜜」, 就是「如來藏」,「自性清淨心」。如果我們一切的修行, 無論誦經、拜佛、參禪、打坐、念佛、持咒, 若是不能匯入不生不滅的本性,那麼都還是生滅的對立法。
由於眾生無始以來的無明,一念不覺, 因此,總是存在著能所的觀念,有主客二元的對立。 除非是究竟的悟,究竟悟就是絕對的法界,清淨的法身。 否則,如果能所仍不能斷除,一再透過無明的妄想分別, 透過色心二法的主客對立,而用生滅的意識心來修行, 則仍然無法超越能所,於是,六根攀緣六塵與六識虛妄和合, 就變現了一切山河大地、宇宙世界, 以及沉淪其中的六道有情。所以說,你對法的薰習還不夠, 沒有力量,因此要常親近善知識, 否則自己的生命無法與佛法融為一體, 就達不到理事無礙,空有不二的境界。
法本身不能安住,心也就定不下來,總是想:我再換個環境, 日子就會好過一點。或者覺得修行總是起起落落, 提不起力量,心裡就想再去找一個道場。 再不然就是念佛沒有受用,覺得沒有意思, 就想:乾脆換一個法門來修,念佛不適合我。這種種的想法, 都是把自己的覺性設定在某種環境或某些條件之下, 然後希望去追求去獲得,那麼,這種念頭不對了! 眾生的無明,就是一直不斷地向外追求某些東西, 向外追求安慰,要求別人同情,而不知我們的本性本來就具足, 放下就是。放下妄想執著、放下取捨分別、 放下愛恨恩怨,你的本性自然就顯現出來。
如果不能迴光返照,而只是一直透過外在的追求, 那永遠都是一種取捨相、生滅相、輪迴相。
佛法是講不生不滅的,講返觀自照的覺性,清淨無染的本心。 然而,眾生就是放不下。不能在日用平常中, 觀照一切法都是無常性的東西, 一切法都是虛妄不實,是不可靠的。 他當然更不曉得,處處都是我們的覺性, 時時都是我們本性的顯現。 你只要於一切境界都不執著、無所住、無念、不分別, 以不生不滅的清淨心,一念迴光返照,這就完成了佛道。 道理很簡單,但習氣很難除。我們的習氣很不容易除掉, 所以要多親近善知識,多聽經聞法。 同時,如果你能夠在許多複雜的觀念裡面, 化作很簡單的心性,把很多事情都用「平常心是道」來看, 那麼,一切都沒事,一切都是你知見立知,都是你的自我分別。
問:如何達到真正的定呢?
答:要用般若的智慧,了解自性就是我,佛就是我們的本性, 然後用迴光返照的功夫,不著一切境界。用不執著的心, 當佛號現前時,統統是全體心性的大用,大用時時現前。 但你用的是意識心,設定一個佛號,然後執持佛號, 在事相上念佛。就初學者而言,這是對的,但功夫要純熟, 就很困難。煩惱一起來,就無法念下去, 所以,這不是真正的功夫。 真正的功夫是「語默動靜體安然」,語就是講話, 默就是不講話沉默寡言時,體就是入於大寂,大涅槃處。 體安然,就是永遠這樣的,如如不動。語默動靜體安然, 就是指我們的本性,如如不動、清清淨淨的。 無論講話也好,沉默也好,行住坐臥之間, 我們不生不滅的心性,都是這樣的如如不動、無所住。
問:如何能突破事相上的念佛?
答:這個要去體悟,悟到事相的本身就是無常, 無常當下就是空,然後,你的煩惱就會減少。 建立空的思想以後,就沒有得失的觀念,沒有取捨的觀念。 那麼,對於世間的名利、男女,幻化的一切大地萬物, 都可以放得下。放久了,佛號現前,一用起功來, 就是本性念佛的功夫。這個是需要時間的, 不是師父今天講給你聽,你就能夠運用得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