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释尊有一次登上法座准备说法,这时候司仪文殊菩萨就在释尊座定后,随即击响醒堂木喝道:【请诸位认真谛观法王所说的法!法王的无上大法就是如此!】 文殊菩萨话说完,释尊亦静默的离开法座。 (醒堂木原本在向法席上的人示意警讯而用的;且司仪也只在说法完毕时,才会依照礼制这么样说) 禅,不能以文字表达;也无法言说!是因为我们太过执着表相,也太过依赖文字,所以便要乎略了真实的禅境,便是自然无为之道。 末学曾引喻自身经历;有一次,末学到一位长者家作客,席间对于佛道之学多有涉及并广范讨论。 偶然于席中,另一长者责难其子而说:看这茶杯,倘若其中的水是满的,那么你想在倒茶进去,便要满出来了;又如果这茶杯中的茶只有半杯的话,人家说半瓶水特别响呢!末学不讳而言:长者,这一个譬喻原本没什么不对,立意也甚好!但是,倘若要以茶杯来比喻的话,为什么不以水来比喻,它的意境就更好了!长者询;这话应该怎么说起?末学答道:长者,且请看看,茶杯的形体已经固定,要改变恐怕很难;他的外形与容量也可以说是固定死的,一个人倘若他的心量与智慧也像这个茶杯一样,岂不是很糟糕呢!?倘若,我们的心量与智慧如同水一般,这水遍及宇内,无所不在;你将这水倒进什么样形体的容器中,它的本质也不改变,只是外形随顺着外境圆转而已。你看这水,他可以是固体,可以是液体,更可以是气体,可是它的本质仍就不变。就好像我们人的这一个自性宝藏一样,那里是外境所能增损坏灭半分呢!? 禅者云:随流(缘)认得性。禅,不是高妙的玄谈;也不是任何人都听不懂的话,就显得深奥!一言一行,一字一句本身就是禅,只是能不能体悟他的而已。所以说是因为我们太过执着表相,也太过依赖文字,所以才乎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