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六根`六尘`六识】「六根」一词的语义: 「六根」一词,在《妙法莲华经‧法师功德品》中的梵文是sad-indriyani;「六根」一般又译作六情、六内入处,泛指六种感觉器官,或认识能力。
眼根(视觉器官与视觉能力)、耳根(听觉器官及其能力)、鼻根(嗅觉器官及其能力)、舌根(味觉器官及其能力)、身根(触觉器官及其能力)、意根(思惟器官及其能力)。是吾人之心灵面对外在世界的入口处。 六根为生物之认识器官,之所以称为「内入处」,是相对于外在的现象世界而言;意即外在世界,通向内在认识主体的入口处。此六根在部派佛教时期又归属于十二处之内六处,十八界之六根界;并将之区分成「胜义根」(感官能力)与「扶尘根」(感官器官,如眼球)。「六」,梵语sad,乃数量词。「根」,梵语indriya之意译,原意为属于、适合于因陀罗神(梵名Indra,巴利名Inda ,为婆罗门教雷雨之神,系诸神中最高位者),或因陀罗神之朋友辈之意;又指因陀罗神之力量、支配,及伟大的行为;后引伸指器官、感觉、机能、能力之意。而在中文中,「根」字有根本、根源之意;将sad-indriyani翻作六根,实是意味着,此六者为吾人行为造作与认识外界的根本器官或根源处所。从六根所接触的对象上说,称为六尘,也就是物理学上的各类物质。眼根所见的颜色和形色,耳根所听的声音,鼻根所嗅的香臭,舌根所尝的味道,身根所触的 粗细冷热与湿滑等,意根思想的称为「法」──那是指的极微极远的无从捉摸的东西,这些就被称为六尘。 从六根接触六尘而产生的判别力与记忆力上说,称为六识。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言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尘而生的见闻嗅味觉思的了别作用。因为是八识中的前六识,故常被称为前六识。 如果没有六识而仅有六根与六尘,那就不是活人而是死尸,所以,六识是六根的操纵者,六根是六识用来接触六尘的工具。 因为六根是六识的工具,作善作恶,固然是出于六识的主张,造成善恶行为的
事实,却是在于六根的作用。人之流转于生死轮回的苦海之中,就是由于六根不曾 清净,自从无始以来的一切罪业,均由六根所造,比如眼根贪色、耳根贪声、鼻根贪香、舌根贪味、身根贪细滑、意根贪乐境;有贪,也必有瞋,贪与瞋,是由无明──烦恼而来,合起来,就是「贪、瞋、痴」的三毒交加,恶多善少,永无出离生 死苦海的日子了。 修持解脱道的工夫,不外戒、定、慧的三学,但是,慧的主要根源是戒与定, 所以修持的入门工夫,应从身心的两方面着手,一是修身,一是修心。把不好的念头修理掉,称为修心,修心的主要工夫是禅定;把不好的行为修理掉,称为修身,所以修身也可称为修行,修身的主要工夫是持戒,持戒的目的是在守护根门──守 卫保护住六根的大门,不让坏事从六个根门之中溜进我们的心田,以致种下生死流转的祸苗。 六识、六根、六尘的名目,抄录如下︰
六识 ── 眼、耳、鼻、舌、身、意。
六根 ── 眼、耳、鼻、舌、身、意。
六尘 ── 色、声、香、味、触、法。
六识发动六根而接触六尘,六尘映入六根而由六识判别及记忆保存,再从六识 的记忆保存中显现出来,发动六根贪取六尘,就这样交互回还而造成生生死死之流http://cyk.myweb.hinet.n...e_0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