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50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杜甫1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哈啦][机壳&电源] 「从左到右都能秀!」Cougar 美洲狮 OmnyX 不只全景,更是全方位的机壳



【前言】



你是否曾经纠结过,为了将心爱的电脑主机摆在桌上的左边还是右边而困扰不已?放在右边,线材可能不好整理,摆在左边,却发现侧透玻璃的方向不对,完美的内部硬体与灯效根本无从炫耀?对于许多玩家与创作者而言,机壳的「方向性」常常是组装完成后,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甜蜜烦恼~

本篇要来开箱的 Cougar 美洲狮 OmnyX,就是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凭藉着它独特的对称美学设计,实现了从左到右都能秀的摆放自由,但它带来的惊喜,还远不止于此,这款机壳不仅拥有大面积全景玻璃,更在散热、安装弹性与细节质感上,展现了何谓「全方位」的设计思维!

首先我对于这个「OmnyX」的命名感到困惑,跟他们的新款水冷一样,又创造了一个新的名词,这部分官方没有明确解释,那根据我自己的推测,或许是取自 Omni 有全方位的意思,加上 X 通常代表多样性的自由组合,所以就叫做 OmnyX 吧,跟我的某位朋友名字有点像呢~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 OmnyX 也!已经好久没有遇到如此硕大且有份量的机壳了~


▲宽 30 公分、高 52 公分、深度 47 公分,是一咖体积逼近全塔,但实际上是个中塔,大约 73 升的机壳!


▲这次开箱的版本是白色,从外箱上就能够清楚的辨认,附装带有灯光效果的四个大风扇,不仅散热强劲也看了开心~


▲高阶机壳就是不一样,内部包材没有在给你马虎的!厚实的珍珠棉里面还加了纸板强化防御,一开箱就给人满满安全感~


▲说明书没有放在机壳里面给予好评,在打开箱子后也能看见有个附件盒,等到我们要组装的时候再来看看内容~


▲由于外部的所有面板几乎都是采用磁吸或是卡扣固定,为了避免运输与取出过程发生意外,还用上了不易残胶的胶带额外固定,相当贴心!第一眼看上去,你可能对这结构有点困惑,但是如果转个九十度 …


▲把机壳给翻转过来,相信这样的架构大家应该就很轻松能看得懂了吧!如果把左侧的部份给遮起来,他就像是大家日常在使用的海景房型机壳~


▲在机壳前置 I/O 的部分给相当豪华,是在旗舰级机壳上才看得到的 4A 2C,但它并不需要真的拿一块具有双接口顶级主机板才能支援,这其中背后的秘密我们后面再来细谈~


▲在 I/O 一旁的是可拆卸的磁吸档板,能够方便 I/O 模块可以随意靠到左右的其中一边~


▲因此无论机壳是右置还是左置,总能够找到一个适合自己最顺手的位置~


▲但是!假如我今天想要任性一点,把 I/O 模块给置中呢?很可惜目前没有办法,除非把磁吸档板剖半一分为二!


▲不过或许原本一开始的时候,设计师的想法就不是专门走对称设计路线,不然其实在 I/O 排列部分就可以做出细节,像是把左右的位置都调整成刚刚好,看起来才过瘾~


▲一般正常所预设的右置型态,从这样的视角看过去,两个 16 公分的大风扇,有点经验的玩家应该看得出来,通常在扇框那一面是进风,所以是后方的风向也从外侧导引进机壳内吗?


▲切换到左置的型态,疑?又是扇框面!左右两侧的风扇都是往机壳里面进风?其实不是!在这部分的设计很有趣,两组风扇是一个正向一个反向,所以风向是从前面贯穿到后面的


▲面对 I/O 模块,右侧的风扇在后缀是 FW 为正向风扇,左侧则是后缀 RW 为反向风扇,为什么是这样设计我也不是很理解,但如果你觉得看了不太顺眼,左右对调一下倒也不是很困难~


▲风扇的扇叶类型属于直叶扇,在风扇外侧的铁网采用磁吸方式固定,铁网本身的孔洞足够细密,因此没有额外再附滤网~


▲在风扇的框架部分设计成模组化可拆的型式,只需要透过上方一个固定螺丝即可整组取下,相当方便~


▲由于 16 公分的风扇规格特殊,基本上是很难买到,所以在附件盒内给了改装支架,可以将原本的两个 16 公分风扇替换成两个 14 公分或 12 公分风扇~


▲在风扇下方还有一块磁吸档板,左侧的下方预装了理线沟槽,可以把线材给一条条地梳理得整整齐齐~


▲右侧的风扇下方就少了这组理线沟槽,对于右置摆放的型态来说,这里是前方所以不需要,但对于左置摆放的型态,这部分也不用担心


▲从底下来看,理线沟槽是由三个螺丝固定,只要拆下来对调一下,一样可以改装到右侧~


▲在底部的部分,是主机板 I/O 的朝向,电源也是如此,所以在这一区的增高有至少 10 公分的空间,不用特地找 90 度的接头也能够直接使用~


▲在 PCIe 档板的部分做了模块化的设计,透过两个螺丝固定,可以旋转 90 度形成 … 哀呀~这让我说都不会话了呢!


▲对于一般机壳来说是直立式安装,但在 OmnyX 这边情况有些不同,不过没关系,后面我会以这种不一样的型式来安装给大家参考~


▲玻璃面板的部分很难在第一时间找到施力点将其拆下,技巧在于上方的玻璃与左右两侧的磁吸网板有一点点高低差~


▲在取下风扇外侧的磁吸网板之后,在玻璃两侧就能看到便于施力的小凹槽,手指稍微用力就能将侧透玻璃取下~


▲侧透玻璃采用球型卡扣固定,在底部还有个凹槽做为防摔落的保护设计,相当贴心~


▲上方的玻璃也同样是采用球型卡扣固定,两片玻璃的交界处有斜边切角处理,出厂时还附带了一个防护胶条相当用心,两片玻璃都是标准的 4mm 厚度


▲由于左右两侧都已经预先安装好了大风扇,仅存额外的风扇位只剩下主机板侧边的地方,能安装三个 12 公分风扇或是 360 水冷排,深度大约接近七公分,对于常规厚度的水冷排与风扇来说还很充裕~


▲在背面的部分,上半部是大面积网孔的金属背板,下半部是磁吸档板,交界处有个橘色标签写着:「先拆磁吸遮线盖,再用指槽拆金属网板」


▲在背后的底部有很多的理线沟槽,超级够用!金属网板同样也是球型卡扣固定


▲左侧的硬碟支架在两面都可安装,HDD 与 SSD 各两个,内附一个 HUB,提供六组 PWM 与 5V 3-Pin ARGB 接口,预装的风扇占用了四组,还有两组可以使用~


▲在硬碟架内侧可以找到附件盒,里面给的螺丝与束带均有对应着白色款式,在白化细节上相当不错~


▲主要的理线区域集中在 HUB 旁边,附了三条魔鬼毡协助理线,由于支援背插式主机板,在背后的理线深度相当充裕,实际测量至少有三公分~


▲丰富的 I/O 配置即将揭密,从线材上来看给的与一般常见机壳没有什么特别不同,Type-C 与 USB 3.0 都是扁线,对于整线来说较为便利~


▲最特别的地方在于 I/O 部分是采用额外 USB 延长线的方式来实现丰富的介面!所以不用担心非得要高贵的旗舰级主机板才有办法完整利用这 4A2C,一般主流级别的主板也很适合!


▲对于比较高阶的主机板来说,后方的 Thunderbolt 4 会比较可惜,由于 I/O 的 USB-C 最大速率是 20Gbps,所以如果想要完整利用 Thunderbolt 4 的话,还是建议要额外买一个扩充埠最好~


依照国际惯例,简单列出本次测试平台与设定参数:
测试环境:室温 28 度,湿度 50% 左右
开箱主角:Cougar OmnyX 白色
散热器:Cougar Poseidon Vistek Pro ARGB 360 白色
处理器:Intel Core Ultra 7 265K
(P-Core 5.3 GHz、E-Core 4.7 GHz、1.23V)
主机板:Z890 AORUS ELITE WIFI7 ICE
散热膏:Arctic MX-4
记忆体:Acer Predator Vesta2 白色 16Gx2
显示卡:Msi RTX 4070 Ti GAMING X TRIO WHITE 12G
电源供应器:MONTECH 君主 TITAN PLA 1200W



▲废话不多说,直接先秀一下组装好的样子!跟过往曾经开箱过的机壳,在呈现上姿态截然不同,真的让人眼前为之一亮,超级兴奋~


▲如果你是想要跟我一样把显卡转 90 度来面相玻璃侧板的话,那我会蛮建议水冷管的走向跟我一样往右走,但如果你没有打算透过 PCIe 延长线来改装方向的话,就只能往左边才不会影响显卡安装!


▲因为水冷管往右走的话,仰赖着显卡的转向,能够起到一定的遮挡效果,对于想要左置机壳的话,视觉效果相当不错~


▲或许是之前安装背插主板太爽了,忽略掉了一些细节部分,在主机板的侧边还有个档板,缝隙较小电源的 MB 24-Pin 无法穿过去,好在水冷总厚度指是常规,没有遮到螺丝可以直接拆掉乔一下,不然就得拆水冷了!所以建议大家先穿好线材再来安装水冷~


▲在理线沟槽的部分,基本上除了线径最大的电源线之外,其他线材都能够卡进去~


▲一般来说,在 PCIe 档板上方与主机板旁的位置,都会是个 12 或 14 公分的风扇位,但在 OmnyX 上选择直接封闭,反倒成为了一个不错的公仔展示区~


▲如果不介意冷头上的萤幕被遮住的话,其实空间还算蛮大的!我特意将显卡尽可能地往玻璃侧板来装,第一槽的 PCIe 档板距离玻璃侧板大约还有四公分左右的距离,接着来看看在散热部分的表现如何~


▲首先是使用 AIDA 64 进行 FPU 单烤,测试 20 分钟撷取后 10 分钟 HWiNFO64 的数据,对比起 Cougar Poseidon Vistek Pro ARGB 360 在裸测平台上的温度,没有太大差异,这是机壳风扇与冷排风扇转速拉满的最大散热状态,此时噪音表现大约是 53 分贝左右


▲同样对照着水冷测试时的日常噪音表现,机壳风扇同样维持满速,在冷排风扇的转速调整置 1500 RPM,此时噪音表现为 47 分贝左右,与裸测平台上的温度对比之下大约提升了四度


▲最后是 AIDA64 FPU + FurMark 2 进行双烤,将显卡风扇转速固定在 70%,对比起单烤 FPU 的温度虽然提升了一些,但也还在合理范围内,重点在于显卡温度上都还很凉快,显然立装显卡并不会像吊装显卡那样会有热管逆重力的问题~


▲老规矩,依照惯例,每次机壳的开箱,诗人都会再次整理出更加详细的相关规格给大家参考,记得点赞收藏一下,回去慢慢看,希望对大家都能有所「收货」!



「总结」


首先它的摆放方向和 I/O 接口的调整位置都相当灵活,无论是想要放左边还是右边都可以,甚至置中放着欣赏也没问题,在外部理线设计上配置了许多理线沟槽,对于强迫症患者来说非常友好~

这应该是目前市面上唯一一个,在出厂时就赠送了四个 16 公分的 PWM 灯光风扇,如果你是安装水冷的话,基本上是不用再额外购买风扇了,非常的给力!

风扇的转速为 300-1200 RPM,在实测下四个全满速的噪音表现大约是 50 分贝左右,属于有精神但还算能接受的水平,不过日常使用下不太需要调到这么高,大概 70% 就很够用了~

在设计方面可以说是相当的丧心病狂!无论是在玻璃侧板、网孔面板、底部的装饰盖等等全部十几个零组件都能快拆,涉及了玻璃、钢板与塑料,涵盖了卡扣、球扣、磁吸三种结构,要不是仗着自己家有全流程、全材料、全工艺的生产工厂,恐怕很难做出这样高规格的旗舰机壳!

整体的设计思路都是往摆放在桌面上欣赏为主,不过由于体积硕大,占地面积不小,对于摆放空间有一定要求!另外对于风冷散热器来说并不太友好,虽然对于 CPU 负载不高的游戏场景来说还算可以,不过有条件的话我更建议这咖机壳要搭配水冷来使用~

显卡的安装方式严格来说并不是吊装而是立装,不用担心因为这样的呈现而对散热性能大打折扣,透过实际安装也很推荐大家额外选购 PCIe 延长线来将显卡转个面,这样的视野更适合左置机壳的用户欣赏,也显得整台主机视觉更加饱满一点~

唯一在使用上不方便的地方就是因为本身的设计缘故,主机板的 I/O 都朝向下方,尽管下方有 10 公分的空间接线,但除非手上有长眼睛,不然瞎子摸象很难摸出个好结果,有需要接线的话还得特别放倒机壳,对于手无缚鸡之力的诗人来说难免显得有点力不从心

整体来说虽然有些小遗憾,不过瑕不掩瑜,如果你能接受它的这些缺点,或者说这些缺点并不影响你的使用场景,那么其实以这样的作工、设计以及售价来说,绝对是值得推荐的!



以上就是我对
【「从左到右都能秀!」Cougar 美洲狮 OmnyX
不只全景,更是全方位的机壳】的开箱心得
有问题的话欢迎在下方留言告诉我!



报告完毕,感谢大家耐心收看~
我是杜甫,我们下次见,掰掰~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25-10-29 10:46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35873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