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快樂的要素 文:康哲行
談到「快樂的要素」,社會上有兩種不同見解的人。 社會上的第一種人會首先想到「財富」,認為「財富」是快樂的第一要素。他們認為一個人有了財富,便可以買到一切他喜歡的東西,滿足他的各種欲望,他當然就會快樂。 社會上這種人最多,而且,財富常令人聯想到億萬富翁,認為那是人生的標竿。所以,你看到多數的社會大眾都在追求財富,都想變成億萬富翁;這種漫無止境的追求,好像是說「追求財富的本身就是一種快樂。」 其實,一個人只有一個身體,一張嘴巴,有了億萬錢財也無法消受。所以,「財富」應該換成「適度的物資條件」才合情合理。一般來說,中產階級的財富,該是適度的物資條件,不奢侈,也不匱乏。 社會上的第二種人,認為快樂的要素是「健康」。一個人有了健康才能吃、能玩,才能享受財富,才會快樂。他們瞭解到一個人累積了財富,但犧牲了健康,還是無福消受財富,所以健康比財富重要。 有人比喻健康是碗,快樂是水。碗越大,代表一個人越健康,盛的水便越多,代表快樂越多。這個說法在原則上成立,但快樂該是重質不重量的。一個碗缺了一塊(代表病痛、殘缺),只能盛半碗水;但只要他珍惜這半碗水,他的半碗水可以比健康的人的一碗水擁有更多的快樂。 第二種人認為健康比財富重要,他們的確比第一種人略微高明,但多數的他們仍然認為快樂來自身體欲望的滿足。 財富和健康真的是快樂的要素嗎?其實嚴格地說,達到快樂的要素只有一項,那就是「智慧」。說得淺顯些,就是「健全的人生觀」,而健全的人生觀有很多種,我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樂觀和積極」。 至於財富和健康,只能說是達到快樂的充分條件;我們還可以列出更多的充分條件,例如美滿的婚姻、和睦的家庭、理想的工作、自立的子女......。但這些都是次要的,都只有對快樂「加分」的作用,而樂觀積極的人生觀才是快樂的必要條件。 何以見得呢?我們看到,一個樂觀但身體不健康而且又貧窮的人,仍然可以是一個快樂的人。譬如孔子的弟子顏回又貧又病,卻能「一簞食、一瓢飲,仍不改其樂。」 僅有財富和健康,滿足了一個人的物質欲望,並不足以使一個人真正地快樂;因為缺少了健全的人生觀,一個人便會不斷地貪求,不會真正地滿足,也就不會真正地快樂。而真樂係來自精神之樂,例如理想的實現,成就感的滿足。譬如顏回之樂,就是精神之樂。 我們更強調快樂的必要條件是「樂觀」還要加上「積極」。光是「樂觀」,可能只是一個樂天知命、隨遇而安的宿命者;而光是積極,則可能是一個工作狂,這兩種人都無真樂可言。 另外,我們也要說明為什麼「樂觀和積極」的人生觀遠較其他「充分條件」更為重要。對於一個身體不殘缺的正常人,如果他有樂觀積極的人生觀,應該很容易便能得到財富和健康。因為一個樂觀、積極的人,必定工作勤奮,不會偷懶;他由工作得到的報酬,便能累積財富,使他有適度的物資條件去享受生活。同時,一個樂觀、積極的人也很自然地便會有較規律的生活,知所節制,而有較好的健康。 所以我們說,一個人快樂與否決定於個人「人生觀」的選擇。你選擇樂觀、積極,你就能得到快樂;你選擇悲觀、消極,你就永遠得不到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