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對觀世音菩薩的崇拜最早於公元前一世紀隨著佛教的傳入而開始,並於七世紀中葉傳入朝鮮和日本。觀世音菩薩信仰在七世紀也傳入西藏,在藏傳佛教中叫做 Chenrezig,以四臂觀音的法相為主,達賴喇嘛被認為是其化身。宋朝以前,觀世音菩薩為男性形象,《華嚴經》中形容觀世音為勇猛丈夫,《悲華經》則稱善男子,後來應廣大信眾的願求轉化為女性形象,以女性的母愛和慈悲來感化救度眾生。
觀世音菩薩的起源目前已不可考,在大乘佛教的信仰中,稱他是阿彌陀佛西方淨土中的大菩薩,如《無量壽經》記載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同為西方極樂淨土中阿彌陀佛的左右脇侍菩薩。
《悲華經》敘述阿彌陀佛於過去生中曾為轉輪聖王,他有一千個兒子,長子名不咰,他出家之後,即號「觀世音」;在久遠的將來,阿彌陀佛涅槃後,他將候補成佛,號「普光功德山王如來」。
不空三藏所譯出的密教《大樂金剛不空真實三昧耶經般若波羅蜜多理趣釋經》中認為無量壽佛(阿彌陀佛的另一名稱),又名「得自性清淨法性如來」、「觀自在王如來」,在西方清淨佛土中,他即現佛身。但在五濁惡世中,他即以觀自在菩薩的形像出現。
不空三藏所譯《大方廣曼殊室利經》又說,觀世音菩薩將以「平等光明普照如來」的名號成佛,但在此經中並未提及他與阿彌陀佛的關係。
而在其他經典上說此觀世音菩薩,於過去無量劫中,早已究竟成佛,名號『正法明如來』,釋迦牟尼佛曾經是他的弟子[3]。由於他的大悲願力及所發菩提心,為了安樂一切眾生成就一切眾生的道業,故仍然示現為菩薩。因祂以救苦救難為己任,故在民間的影響極為深遠。
《楞嚴經》則認為過去曾經有佛,名「觀世音」,觀世音菩薩為其弟子,故也稱「觀世音」[4]。
